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维护自己的权益越来越重视,而保全财产作为一种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人们的权益。然而,保全财产范围究竟包括哪些财产,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其中,最受关注的便是低保金是否也应该被包括在保全财产范围之内。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保全财产的含义。保全财产是指在一项诉讼过程中,为防止被告在宣判之前将财产转移、隐匿或者毁损,而由人民法院采取的强制措施。而保全财产范围一般包括被申请人的所有财产,如房屋、车辆、股份、存款等。
然而,低保金是否属于保全财产范围之内却存在争议。低保金是由政府以资助的形式给予部分困难群众的经济补贴,其金额通常较低。有人认为低保金并不是被申请人的所有财产,因此不应该包括在保全财产范围之内;而有人认为低保金同样属于被申请人的财产范围之内,应该被包括在保全财产范围之内。
实际上,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低保金也是一种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十一条规定:“财产权包括所有权和其他权利。所有权是权利人对其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除非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所有权人对其物享有的权利不受限制。”可以看出,低保金作为一种赋予个人权利的财产,其地位和其他财产是平等的,应当纳入保全财产范围之内。
此外,低保金通常也是困难群众维持生计、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来源,被排除在保全范围之外,可能会剥夺这部分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甚至可能会导致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因此,在制定实施保全财产措施时,有关机关和法院应当充分考虑低保金的现实价值和人本关怀,将其纳入保全财产范围之内,予以保护。
总的来说,低保金也应该被包括在保全财产范围之内。保全财产的本质在于维护人的合法权益,包括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不应将其缩小为单纯的资产范畴。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和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时,应密切关注低保金的现实价值,采取适当的措施,确保被申请人的所有财产得到完整的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