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发展的不断加速,很多老旧的住宅区和商业区需要进行拆迁重建。然而,由于拆迁过程中会牵涉到很多人的利益,很多拆迁涉及到的证据和资料也会成为争议的焦点,这就给拆迁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维护公共利益,保护个人利益,各地都引入了拆迁证据保全公证这一机制。
一、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定义
拆迁证据保全公证是指,由公证机关对涉及拆迁的各类证据、凭证及现场情况进行封存、保管、鉴定、存证等工作,以达到保障证据权利、维护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目的。
二、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程序
1.申请拆迁证据保全公证
申请人须提交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公证机关按申请人要求,对涉及拆迁的证据、凭证及相关材料进行封存、保管、鉴定、存证等工作。
2.公证机关封存证据
公证机关应将申请人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分类、编号、封装,签名盖章,并将封存的证据交至公证机关设置的特定区域放置,并销毁无关的原始材料,保证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确保证据不会遭到损坏。
3.鉴定证据
公证机关依据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对每份证据材料逐一进行鉴定,包括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完备性等方面,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诉讼、仲裁提供支持。
4.存证及出证
在拆迁证据的保全期限内,公证机关应按照法定程序保管好封存的证据,根据依据申请事项的需要进行出证。
三、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法律效力
拆迁证据保全公证对后续的诉讼、仲裁具有较高的证据权力和法律效力。它作为法律证据进行备案后,具有原始证据的法律效力,并能够为后续的诉讼、仲裁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的重要性无法忽视。只有在拆迁证据的保全下,能够保障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顺利落实,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因此,在拆迁过程中,建议广大市民积极申请公证机关进行拆迁证据保全公证,维护自身权益,促进社会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