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证据保全的期限是多久
自从新《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就规定了对于涉及证据保全的案件,开展诉讼前保全、诉讼中保全和诉讼后保全三种方式,其中涉及到了拆迁证据保全的期限问题。那么,拆迁证据保全的期限是多久呢?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般来说,拆迁证据保全是指为了防止和制止拆迁行为,保全和收集与拆迁相关的证据材料,以备诉讼需要而实施的系列措施。在实践中,拆迁证据保全主要包括协助取证、查明情况、制止行为、保护证据等方式。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方式是制止行为,即在价格没有确定、征收通知书未送达、协商未结束等情况下,通过向本地区政府部门提出停止拆迁申请来实现。通过拆迁证据保全,可以保障相关权益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避免了拆迁违法现象的发生。
其次,在拆迁证据保全所涉及的期限问题上,需要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按照《民事诉讼法》和《物权法》等法律规定,涉及拆迁证据保全的期限主要按照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
1.协助拆迁证据保全的期限
协助拆迁证据保全是指诉讼人在诉讼前依照法律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与拆迁相关的证据保全申请,在人民法院准许后,由公安、交警、环保等行政机关或者专业机构出具举证报告或者事实情况说明书,为其保全拆迁相关的证据材料,并予以保存的一种措施。此种情况下,协助拆迁证据保全的期限,一般为诉讼时效期限内。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普通程序的诉讼时效期限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简易程序的诉讼时效期限为1年。
2.拆迁后保全证据的期限
拆迁后保全证据是指对象在拆迁过程中未能取得有效保全措施时,通过对拆迁后遗留证据进行保护的情况。拆迁后保全证据期限,视具体案件而定。如果需要起诉进行争议解决,则需在相应的诉讼时效期限内提起诉讼要求。
总而言之,拆迁证据保全是诉讼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期限会直接影响到诉讼成败的概率。因此,建议有拆迁证据保全需求的人士,在第一时间内向人民法院申请拆迁证据保全,以免时效性问题导致证据被破坏或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