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与金融行业不断融合,网贷逐渐成为人们借贷的新渠道。但是,随着网贷市场不断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消息。媒体经常报道一些网贷平台跑路或者恶意催收,这些情况引起了人们的担忧。那么,有没有真的发生过网贷起诉的案例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网贷起诉。网贷起诉实际上是指借款人因无法按时还款被网贷平台或投资人告上法庭的情况。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网贷平台是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的融资拆借的交易,参与者往往是个体或小微企业,采取无证经营模式。借款人在网贷平台找到贷款,每月还款到账户中,期限内还款完成后,平台按约定扣除服务费等后将还款转账到出借人账户,出借人获得收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平台或者出借人就有可能会将其告上法庭,寻求追回借款本金和利息。
那么,具体有多少例网贷起诉案例呢?根据网信办《2018年上半年全国互联网金融风险整治工作进展情况》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共有网络借贷平台涉嫌非法集资案件750件,其中已结案件184件。然而,就目前公开报道的案例来看,真正因为网贷问题被告上法庭的案例似乎比较少。根据《人民日报》报道,2018年6月份,法院公开审理了一起由某网贷平台起诉其借款人的案子。其余的网贷起诉案例则相对较少公开报道。
那么为什么网贷起诉案例相对较少呢?一方面,由于互联网平台的相关监管体系和法律法规尚未完善,难以有效地监管和解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问题。另外,由于许多网贷借款人都是些无资质的中小微企业或个体,他们经济能力相对较弱,很难有能力去起诉他们的出借方或者平台。
然而,网贷起诉案例相对较少并不意味着没有风险。面对如此形势,借款人应该注意一些基本事项,例如,选择合法且有资质的网贷平台,审慎借款,避免一些高息借贷等等。只有遵循合法规定和注意风险,才能避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总之,网贷起诉案例虽然相对较少,但是人们应该意识到网贷市场所带来的潜在风险。广大借款人和投资人应该具备风险意识,选择正规合法的网贷平台,并且在借贷过程中审慎考虑,避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