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怎么办
财产保全是指当事人在争议财产可能被损害或者已经遭受损害时,为避免财产继续受到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财产保全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扣押、查封、冻结等,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财产安全,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本文将重点介绍财产保全的相关知识,帮助读者了解财产保全的基本原则及常见的保全方式和流程。
一、财产保全的基本原则
财产保全的实施需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适用时机:对财产进行保全应该是在争议已经产生或者有可能产生时,而不能在争议平息后才开始保全。
2、合法性:财产保全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不得超越法律规定的权限。
3、必要性: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必须是必要的,不能过分侵犯当事人的权益。
4、合理性:保全措施必须合理,不能影响当事人正常生产、经营及生活。
二、常见的财产保全方式
1、扣押:扣押是指依法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收押、扣留,保证其履行债务。常见的扣押财产包括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产、车辆等。
2、查封:查封是指对被执行人的房产、车辆等财产进行封存、限制其处分权的一种保全措施。
3、冻结:冻结是指依法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信托账户等资金账户进行限制让其无法使用资金的一种保全措施。
三、财产保全的流程
1、申请保全:当有权利人认为自己的财产遭受到了不法侵害或者有可能遭受到侵害时,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保全,申请保全时需要提交相关证据支持。
2、银行协助:在财产被冻结的情况下,银行要积极配合法院调查资产情况,并及时将冻结款项划拨至法院指定账户。
3、执行保全:人民法院依法对被申请人的财产进行扣押、查封、冻结等保全措施,还可以采取财产保全的其他措施。
4、裁决释放:如果申请人提供的证据不足,或者被申请人解除局面,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解除保全措施。
总的来说,财产保全是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措施,但是在执行保全的过程中也需注意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以达到最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