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被财产保全后能否发工资,是许多企业主所关注的问题。当财产保全令被执行后,企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人才流失、工作停滞等诸多困难,那么企业是否还有能力让员工按时领取工资呢?
企业被财产保全后需要依法执行,其财产将被查封,冻结或作为违法所得进行扣押等处理。一般来说,企业在被财产保全后仍有义务支付员工的工资;但是企业同时也面临着现金流紧张的困难,因此如何平衡资金的使用和员工的权益成了企业一大难题。
首先,企业在被财产保全后需要及时了解自身的财务情况,对公司短期内能否支付工资进行评估。对于现金流充足的企业,可以考虑先从银行贷款或其他货款中借取资金补充现金流,以便能够支付员工的工资。同时,企业还可以尝试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保持联系,争取其对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其次,企业还可以采取职工代表、律师等多方协商的方式,通过协商达成支付工资的方案。职工代表可以代表员工与企业协商工资问题,包括延期支付,按期支付一部分工资等方式,以缓解员工的财务压力。同时,企业可以请律师作为中介通过双方协商,在确保企业正常经营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员工的权益。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改变资金使用方式,实现资金的有效流动。比如,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改变营销方式,增加销售额等方式来增加现金流。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拍卖或处置不必要的资产等方式来获取资金,以保证公司能够按时支付员工工资。
综上所述,企业被财产保全后仍有义务支付员工的工资。企业遇到财务困难时,应及时寻求贷款、与银行、供应商、客户等保持联系、职工代表律师协商等多方协调,以保障企业员工的权益。此外,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也应该注重现金流管理,避免因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资金短缺,难以支付员工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