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打官司时,如果担心对方转移财产,可以申请财产保全,让法院提前冻结对方的房子、存款等。流程包括提交申请、提供担保、法院审查和执行保全四步。下面详细说明具体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打官司前或诉讼过程中,如果发现对方可能偷偷卖掉财产,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财产保全就是让法院先把对方的财产控制住,防止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
第一步要准备申请书。写明双方信息、保全理由和具体财产线索,比如知道对方在某银行有套房,就要把地址和房产证号写清楚。申请书格式法院官网都有模板,照着填就行。
第二步是找担保。法院怕保全出错,一般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普通人可以用自己的房产证抵押,或者找保险公司买保函,费用大概是保全金额的1%-3%。如果实在困难,有些地方法院也接受信用担保。
法院收到材料后,会在48小时内决定是否同意。紧急情况下,比如发现对方正在卖房,法院可能当天就出结果。通过后,法官会签发裁定书,执行局拿着文书去查封账户、贴封条。
很多人卡在财产线索上。其实除了房产和存款,微信支付宝余额、车辆、股权都能保全。可以委托律师查工商档案,或者申请法院协助调查。记住要提供具体信息,光说"他在银行有钱"是没用的。
保全期限要注意。银行账户通常冻1年,房子冻3年。快到期前30天记得申请延长期限,否则自动解封。官司打赢后要立即申请执行,判决书生效2年内不执行,保全就白做了。
保全错误要赔钱。如果最后官司输了,或者保全金额远超判决数额,对方可以要求赔偿损失。所以估算保全金额时要实事求是,别为了出口气就超额冻结。
现在很多法院开通了网上申请,但首次操作建议还是去立案庭现场问清楚。不同法官对材料细节要求可能不同,比如有的要转账记录复印件,有的要原件。准备好所有材料再提交,能少跑好几趟。
财产保全是保护权益的重要手段,但要用对方法。提前收集证据、合理估算金额、按时跟进程序,才能既保住财产又不惹麻烦。记住关键时间节点,遇到问题及时联系承办法官,普通人也能顺利完成诉讼财产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