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活动中,企业可能会面临债务纠纷、合同违约或其他法律风险,导致财产被冻结、查封或强制执行。为了避免损失,企业可以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本文将从普通人的角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企业财产保全的法律条文,帮助大家理解如何合法保护企业资产。
财产保全,简单来说就是法院根据申请人的请求,暂时冻结、查封或扣押被申请人的财产,防止其在诉讼过程中转移、变卖或毁损财产,确保未来判决能够顺利执行。
适用场景:
企业欠债不还,债权人担心对方转移财产,申请保全。 合同纠纷中,一方可能恶意转移资产,另一方申请保全。 股东纠纷、知识产权侵权等,需要防止对方销毁证据或转移资金。我国关于财产保全的主要法律条文包括:
《民事诉讼法》(2023修正)
第100条: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财产保全措施。 第101条:情况紧急时,可在起诉前申请保全(诉前保全)。 第102条:保全范围限于请求的范围或与案件有关的财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财产保全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
详细规定了保全的申请、担保、执行和解除等具体操作。《企业破产法》
在企业破产程序中,债权人可申请保全债务人的财产,防止资产流失。例子:A公司发现B公司正在低价变卖设备逃避债务,A可立即申请诉前保全,冻结B的银行资金。
例子:C公司起诉D公司违约,担心D转移资产,可在诉讼中申请冻结D的账户。
企业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的重要权利,但必须合理使用,避免滥用。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都应了解相关法律规定,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关键点回顾: ✅ 财产保全分诉前保全和诉讼保全
。
✅ 申请保全需提供担保,错误保全要赔偿。
✅ 法院可冻结、查封、扣押财产,但不能影响正常经营。
✅ 企业应规范经营,避免被恶意保全。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企业财产保全的法律规定,合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