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官司时,为了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很多人会选择申请财产保全。但一提到费用问题,不少人就犯迷糊了——这钱到底该谁出?是原告先垫付,还是被告最后买单?法院会不会帮忙出?今天,咱们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把这事儿彻底掰扯清楚。
简单说,财产保全就是法院帮你“冻住”对方的房子、车子、存款等财产,防止他提前转移,让你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比如老张欠你50万不还,你起诉后怕他偷偷卖房跑路,就可以申请冻结他的房产。
申请保全不是免费的,主要涉及三笔费用:
这笔钱是法院收的“手续费”,按保全金额比例计算:
不超过1000元的,交30元; 超过1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1%交; 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0.5%交(最高不超过5000元)。例子:你要保全对方100万的财产,费用计算如下:
前1000元:30元 1000元~10万元部分(9.9万×1%)=990元 10万~~100万部分(90万×0.5%)=4500元
总计:30+990+4500=5520元法院怕你乱申请保全,会要求你提供担保。普通人通常买“诉讼保全保险”,保费一般是保全金额的0.1%0.3%。
例子:保全100万,保费大约10003000元。如果法院要上门查封房产、扣押车辆,可能产生执行人员的差旅费等,这笔钱一般由申请人预交。
举例:你起诉老张还50万,申请保全花了3000元(申请费+担保费),最后你胜诉,老张不仅要还50万,还得赔你这3000元。
举例:你误以为老李欠你钱,申请冻结他账户,结果官司打输,老李因为账户被冻丢了生意,法院可能判你赔他10万。
如果双方和解或你撤诉,费用一般协商解决。常见结果是各自承担一部分,比如你出担保费,对方出申请费。
可以申请法院减免或缓交,但需要证明经济困难(比如低保户、残疾人等),不过实践中难度较大。
如果发现对方在保全前已经转移财产,可以起诉撤销转移行为(法律叫“撤销权诉讼”),但需要专业律师操作。
打官司本就是劳心劳力的事,财产保全更像一把双刃剑——用对了能保住你的钱,用错了可能雪上加霜。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少走弯路,明明白白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