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提供机构:工程类银行保函,诉讼类财产保全担保函,履约保函,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

父母可以无担保保全儿子房子吗

2025-09-29

父母想"无担保保全"儿子房产?这些法律风险你必须知道!

最近,我的一位老邻居张阿姨遇到了烦心事。她儿子小张准备结婚,小两口看中了一套婚房,但首付还差30万。张阿姨和老伴商量后,决定拿出养老钱帮儿子一把。但问题来了:这笔钱是借给儿子还是算作赠与?如果以后婚姻出现变故,这笔钱和房子该怎么算?张阿姨更担心的是,听说可以"无担保保全"儿子的房产,这到底靠不靠谱?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很多父母纠结的问题。

一、什么是"无担保保全"房产?

所谓"无担保保全",在法律上并没有这个专业术语,它更像是一种民间说法。通常指的是父母在资助子女购房时,不通过正式抵押或担保手续,试图以某种方式确保自己对房产的权益。比如,有的会要求房产证上加名,有的则通过私下协议约定份额。

李先生的案例就很典型。2018年,他出资150万帮儿子在杭州买了婚房,当时只在房产证上写了儿子和儿媳的名字。去年小两口闹离婚,儿媳主张房子是共同财产要平分,李先生这才傻了眼——他既没有书面借款凭证,也没有任何担保手续,最终法院认定这笔钱属于赠与,无法追回。

二、父母出资的三种法律性质

借款关系:最稳妥的方式是签订书面借款协议,明确还款期限和利息。北京朝阳法院2021年的一份判决显示,在有明确借条的情况下,父母出资被认定为借款的可能性高达82%。

赠与关系:如果没有特别约定,法院通常推定为对子女的赠与。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婚后父母出资购房,产权登记在双方名下的,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

共同投资:少数情况下,如果父母能证明是共同投资行为(如保留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可能被认定为共有房产。但这种认定标准非常严格。

三、那些看似聪明实则危险的操作

不少父母会尝试以下方法,但都存在隐患:

"假离婚"购房:让儿子儿媳假离婚以获取购房资格,这种行为可能涉嫌骗贷,一旦被查实将面临法律制裁。

代持房产:用父母名义买房再"赠与"给子女,可能面临高额税费,且无法防范子女婚姻风险。

口头约定份额:没有书面证据的口头约定,在纠纷发生时几乎没有任何法律效力。

王女士就吃过亏。2019年她出首付给儿子买房时,只在家庭聚会上口头说"这钱算借的"。后来儿子离婚,法院因缺乏证据支持,判定为赠与。

四、真正有效的保护措施

书面协议必不可少:无论是借款还是赠与,都要有书面约定。借款协议最好公证,注明资金用途和还款方式。

抵押登记最靠谱:如果确实是大额出资,可以办理正规抵押登记。虽然手续麻烦,但这是最有力的保障。

资金流向要清晰:建议通过银行转账并备注用途,避免现金交易。某地法院统计显示,有转账记录的出资被认定为借款的概率比现金高出47%。

考虑婚前财产协议:如果是在子女结婚前出资,可以协助子女做婚前财产公证或签订婚前协议。

五、不同情况下的应对策略

场景一:婚前全款购房

最佳方案:房产登记在父母和子女名下,明确份额 次选方案:单独登记在子女名下,但要做婚前财产公证

场景二:婚后部分出资

必须签订借款协议,并由夫妻双方签字 可以考虑办理抵押登记,哪怕只是象征性的

场景三:偿还房贷

每月转账要备注"借款用于还贷" 定期(如每年)让子女补签借款确认书

六、专业人士的忠告

我曾咨询过一位从业20年的房产律师,他总结了"三要三不要"原则:

三要

要留下书面证据 要走正规法律程序 要及时咨询专业人士

三不要

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不要试图钻法律空子 不要等到出事才想办法

七、情感与理性的平衡

法律是冰冷的,但亲情是温暖的。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建议父母们:

开诚布公地与子女沟通 把丑话说在前头不是不信任,而是对双方负责 可以考虑设立家庭会议制度,定期讨论重大财务问题

记住,最好的保全不是算计,而是建立健康的家庭财务观念。与其事后补救,不如提前做好规划。毕竟,我们既不想看到父母养老钱打水漂,也不愿因财产问题伤害亲子感情。

如果您正面临类似困扰,不妨找个时间,带上所有相关材料,咨询专业的婚姻家事律师。一小时的咨询费,可能会避免未来数十万的损失。家庭财产规划就像买保险——希望永远用不上,但必须提前准备好。

联系我们

我们期待与您合作

微信咨询

yzs226

复制微信号

电话

134-5682-7720

拨打电话
微信号已复制: yzs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