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诈骗案件屡见不鲜,许多受害者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面临追回被骗钱财的难题。有些人可能会问:“诈骗犯已经被判刑了,还能申请财产保全吗?钱还能要回来吗?” 今天,我们就从普通人的角度,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聊聊这个问题。
财产保全,简单来说,就是法院为了防止被告(比如诈骗犯)在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转移、隐藏财产,导致受害者无法追回损失,而采取的一种法律措施。比如冻结银行账户、查封房产、扣押车辆等。
财产保全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下使用:
诉讼前保全(诉前保全):在正式起诉前,为了防止对方转移财产,先申请法院采取措施。 诉讼中保全: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申请法院冻结或查封对方的财产。答案是:可以,但要看具体情况!
很多人以为,诈骗犯被判刑后,案子就结束了,财产问题没法再管了。 实际上,刑事判决和民事赔偿是两回事!
即使诈骗犯已经坐牢,受害者仍然可以:
在刑事审判中,附带提起民事诉讼(刑事附带民事赔偿)。 如果刑事判决没提赔偿,可以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诈骗犯还钱。可以!但要注意以下几点:
时间限制:如果案件已经进入执行阶段(比如法院判决诈骗犯赔钱,但他不赔),受害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可以查封、冻结他的财产。 财产线索:受害者需要提供诈骗犯的财产线索(比如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否则法院很难执行。 诈骗犯的财产状况:如果诈骗犯名下已经没钱了,或者财产早就转移了,那追回损失就比较困难。诈骗案发生后,越早申请财产保全,越有可能拿回钱。因为很多骗子会迅速转移财产,拖得越久,钱越难追回。
在诈骗案审理过程中,可以向法院提出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这样既能让他坐牢,又能让他赔钱。
如果刑事判决没提赔偿,或者赔偿金额不够,可以单独起诉,要求诈骗犯还钱。
如果法院判了赔偿,但诈骗犯不赔,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会查封他的财产(比如工资、存款、房产等)。
可以!坐牢是刑事责任,赔钱是民事责任,两者不冲突。即使他在监狱里,法院仍然可以执行他的财产。
如果诈骗犯名下确实没钱,法院可能会终止执行,但可以“终本”(终结本次执行),等以后发现他有财产了,再恢复执行。
一般不用,除非:
家人名下的财产是诈骗犯转移过去的(可以申请撤销转移)。 家人是共同诈骗的参与者(比如夫妻合伙诈骗)。不一定,要看:
诈骗犯有多少财产。 是否有其他受害者(按比例分配)。 法院执行是否顺利。诈骗犯被判刑,只是法律惩罚的一部分,受害者仍然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争取经济赔偿。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