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最近愁得睡不着觉。半年前借给朋友20万做生意,说好三个月还,结果对方一拖再拖,现在连电话都不接了。更可气的是,老王听说这个"朋友"正在偷偷转移名下的房产和存款,摆明了要当老赖。老王去法院咨询,法官建议他申请"财产保全",可一听要提供担保,老王又犯了难——自己哪还有闲钱做担保啊?就在老王一筹莫展时,律师提到了一个新招:财产保全悬赏。这个听起来像"江湖通缉令"的新制度,到底能不能帮老王保住血汗钱?
财产保全悬赏,简单说就是:你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财产时,如果找不到对方财产线索,可以公开悬赏征集线索。就像发"寻人启事"一样,只不过找的是老赖藏起来的房子、车子、存款。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规定,正式认可了这种创新做法。浙江温州法院曾通过悬赏公告,3天就接到群众举报,成功冻结了欠债300万的老板藏在亲戚名下的宝马轿车。
与传统财产保全相比,悬赏保全有三大突破:一是不用自己提供担保,解决普通人资金紧张的难题;二是发动社会力量,比你自己调查管用得多;三是震慑老赖,看到自己的财产信息被公开悬赏,很多赖账的会主动还钱。北京朝阳法院统计,发布悬赏公告后,30%的案件被执行人迫于压力主动履行了债务。
准备阶段:收集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确认对方确实欠钱不还。注意诉讼时效,民间借贷纠纷一般要在3年内起诉。
申请保全:向法院提交书面申请,写清楚:"因发现被告正在转移财产,申请冻结其名下价值XX万元的财产,并提供悬赏征集财产线索。"记得附上初步线索,哪怕只是对方曾经提过在某小区有房。
悬赏公告:法院审核通过后,在官方网站、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等渠道发布公告。悬赏金比例通常在5%-30%之间,比如上海规定最高不超过执行到位金额的20%。你也可以要求只在特定区域发布,比如老赖的老家或常住地。
线索处理:有人提供线索后,法院会秘密调查。确认财产真实存在且可执行后,才会通知你支付赏金。杭州有个案例,举报人凭一张停车场偷拍的照片,帮助锁定老赖的保时捷,最终获得8万元赏金。
虚假举报风险:有人为赚赏金可能造假。法院会核实线索真实性,但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可能需预付部分赏金作为保证金。
信息保密问题:申请时可以要求对举报人信息加密。广东佛山法院采用"代号举报"制度,举报人全程不与申请人接触。
成本控制技巧:小额债务建议设置赏金上限。5万元以下的案子,可以和举报人协商定额赏金,比如5000元封顶。
执行不能的补救:即使保全成功,最终也可能执行不到钱。这时悬赏金仍要支付,但可以在起诉时把赏金列入诉讼请求,要求被告承担。
预防优于救济:借钱时就要让对方签《同意保全承诺书》,约定发生纠纷可直接申请保全。做生意的可以在合同中加入"违约方承担财产保全相关费用"条款。
财产线索收集:平时留意对方的朋友圈定位、偶然提到的资产信息。有个案子就是靠债务人晒在抖音的豪车视频锁定财产的。
组合拳策略:把悬赏保全与失信曝光、限制高消费等措施结合。深圳某公司同时采用悬赏和限制子女读高收费学校,第二天老赖就现身还款。
去年全国法院发布悬赏公告12.6万条,促成执行到位金额超380亿元。湖南长沙一位家庭主妇,通过悬赏保全追回了被拖欠6年的装修款,赏金只花了追回款的10%。她说:"这钱花得值,既出了口气,又没让老赖得逞。"
法律不是摆设,关键要会用。财产保全悬赏就像给普通人配发的"法律武器",用的好,能让老赖无所遁形。下次遇到欠钱不还还转移财产的,别只会生闷气,记住这个新招数。当然,最好的策略还是——借钱时擦亮眼,立字据,留证据,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