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地产市场中,名门地产(或其他知名房企)开发的楼盘往往因其品牌效应、地段优势或配套设施而备受购房者青睐。然而,即便是知名房企,也可能因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或法律纠纷导致项目烂尾、产权纠纷等问题,使购房者的财产权益受到威胁。
作为普通人,如何在购买名门地产项目时做好财产保全,避免“钱房两空”?本文从法律、金融和实操层面,提供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指南。
财产保全,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法律或金融手段,确保自己的资产(如房产)不被非法侵占、冻结或贬值。对于购房者而言,财产保全的核心是:
确保购房款安全(避免开发商挪用资金导致烂尾)。 保障产权清晰(防止一房多卖、抵押或产权争议)。 降低法律风险(如开发商破产时,购房者如何优先受偿)。现实中,即便是知名房企(如恒大、碧桂园等)也曾因债务问题导致项目停工,购房者维权困难。因此,提前做好财产保全至关重要。
合法商品房必须具备:
《国有土地使用证》(现合并为不动产权证)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 《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重点注意:如果开发商仅提供“预售证”,但其他四证不齐全,可能存在违规销售风险。
部分名门地产在资金紧张时,会通过“工抵房”“员工内部价”快速回款,这类房源可能无法正常网签,甚至已被抵押给银行或施工方。
应对方法:
要求开发商提供《商品房买卖合同》范本,查看是否有“抵押状态”条款。 通过房管局官网或线下窗口查询房源是否被抵押、查封。避坑提示:
拒绝签署“补充协议”中加重购房者责任的条款(如开发商免责条款)。 若开发商要求“以装修款等名义拆分房款”,可能涉嫌逃税或规避资金监管,需谨慎。期房风险较高,而现房(已竣工)或准现房(主体完工)更安全,可实地考察施工进度。
部分开发商合作的银行可能放松贷款审核,导致后续放款失败。购房者可自行选择利率低、放款稳的银行。
如果购房后才发现房产被抵押:
已网签备案:购房者优先于普通债权人,可主张解除抵押。 未网签:需证明开发商欺诈,通过诉讼维权。根据《企业破产法》,购房债权优先级较高,但具体要看:
如果已支付50%以上房款,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拿到房)。 如果未达50%,可能按普通债权清偿,比例较低。名门地产≠零风险。购房是普通人一生中最大的投资之一,唯有提前做好财产保全,才能避免“踩雷”。记住:“品牌会倒,但你的钱和房子不能倒”。
(全文约1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