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不是非做不可,但如果不做,可能会面临财产被转移、执行难等问题。具体是否要做,得看案件情况和自身需求。下面详细说说哪些情况可以不做,以及不做可能带来的风险。
财产保全说白了就是提前把对方的财产“冻住”,防止他偷偷卖掉或者转移。但有些情况下,确实可以不用做。
第一种情况是对方信誉特别好。比如你们是亲戚朋友,关系铁得很,对方也明确表示愿意配合,那可能没必要大动干戈。不过人心隔肚皮,这种信任要足够牢靠才行。
第二种是小额纠纷。如果涉及的金额就几千块钱,走保全程序可能还不够麻烦的。法院收费、担保费用加起来可能比要追的钱还多,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三种是对方确实没财产。如果对方穷得叮当响,房子车子都没有,银行存款也是零,保全了也是白保全,这种情况做了也没用。
但要注意,以上情况都要考虑清楚。有时候看着对方现在没钱,万一他突然继承遗产或者中彩票了呢?所以不做保全的决定要慎重。
选择不做财产保全,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事。
最头疼的就是财产被转移。官司打赢了,结果发现人家早把房子过户给儿子了,存款也转到别人名下,这时候判决书就成了废纸。这种情况在债务纠纷里特别常见,老赖们最擅长这招。
执行难也是个问题。就算对方没转移财产,等判决下来再去执行,可能黄花菜都凉了。特别是季节性强的财产,比如水果、海鲜,等几个月早就烂掉了。
还有就是心理压力。对方知道你没做保全,可能就更不把你当回事了,调解时也不愿意让步。有保全在,对方往往会更配合些。
最后是时间成本。如果没做保全,最后发现财产转移了,还得另打官司撤销转移,这样折腾来折腾去,可能一两年都搞不定。
要不要做财产保全,关键看值不值得。如果涉及的金额大,或者对方有转移财产的可能,那还是做了保险。如果金额小、对方靠谱,可以考虑不做。但记住,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该出手时就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