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财产保全申请不一定会被法院受理,关键要看是否符合法定条件。比如证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紧急情况、是否提供担保等。下面具体说说哪些情况能通过,哪些会被驳回。
很多人以为只要交钱申请财产保全,法院就会马上冻结对方财产,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法院得先看你的材料够不够硬。比如你借钱给别人,对方开始转移房产,这时候你拿着借条和对方卖房的聊天记录去申请,法官一看确实有风险,可能当天就给你办冻结。
但要是你光说"我怀疑他要跑路",什么证据都拿不出来,连欠条都没有复印件,法院想帮你也找不到理由。有个做生意的老板,听说合作方银行账户有异动,连夜去申请保全,结果只带了份自己手写的对账单,法官当场就给他退了回来。
担保金也是个硬门槛。想冻结别人100万的存款,自己至少得准备30万现金或者等值房产作担保。去年有个案子,申请人把自家车钥匙都押在法院了,就因为账户里临时凑不齐担保金,硬是拖了三天才办成保全。
最管用的就是时间紧迫的证据。像交通事故索赔时,刚好拍到对方在4S店卖车的视频;或者离婚分财产前,突然发现配偶把股票账户清空了。这种带时间戳的"铁证",法院处理起来特别快,有时候两小时就能下裁定书。
农民工讨薪是个特例。只要拿着欠薪条和工地考勤记录,很多地方法院会减免担保要求。去年冬天就有二十多个工人,凭工资单直接冻结了包工头刚收到的工程款,根本不用自己掏担保金。
但要注意,别把"财产保全"当报复工具。有人吵架后故意申请冻结前男友工资卡,结果查实是恶意诉讼,不仅被罚款,还要赔对方误工损失。法院监控系统现在都能查申请记录,同一个人频繁申请不同对象,立马会被重点审查。
说到底,财产保全是把双刃剑。用对了能保住血汗钱,用错了可能倒贴赔偿。关键还是看证据实不实在,情况急不急迫。最近不少法院开通了网上申请通道,但想提高通过率,最好还是带着材料跑趟立案庭,当面跟法官说清楚来龙去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