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后财产保全的收费一般由法院根据案件标的金额按比例收取,具体费用通常在0.5%到1%之间,最低不少于500元。如果涉及担保,还需支付担保公司或保险公司的费用,这部分价格浮动较大。下面详细说明收费规则及注意事项。
法院收取的保全费是固定的,按财产金额分段计算。比如,标的在10万元以下,按1%收费,最低500元;超过10万到100万的部分按0.5%收。比如50万的案子,保全费就是10万×1%+40万×0.5%=3000元。法院开票后,这笔钱必须交,否则保全申请会被驳回。
担保费用是另一块大头。法院一般要求申请人提供担保,可以用房产、存款,或者找担保公司出保函。担保公司通常收1%-3%的服务费,比如保100万,可能交1万到3万。如果买诉讼保险,保费便宜些,大概0.3%-1%,但保险公司审核很严,不是谁都能买。
哪些情况能省钱?如果自己用房产担保,只需交几百块评估费;用银行存款质押,银行可能收几十块手续费。但要注意,房子担保需要法院认可价值,存款会被冻结到案子结束。
很多人以为交了保全费就万事大吉,其实不然。法院通过申请后,还得自己去找对方财产线索。比如知道对方有车,得提供车牌号;要冻结账户,得知道开户行。找不到具体财产,保全就可能落空。
另一个坑是期限。保全一般维持到判决生效后3个月,如果官司拖得久,可能要续保。续保还得再交担保费,有的担保公司会涨价。所以立案时最好算好时间,避免多花钱。
执行阶段也可能有额外支出。比如保全了房子,最后要拍卖,评估费、公告费都得申请人先垫付。这些钱虽然能最终由败诉方承担,但前期压力不小。
总之,立案后财产保全的花费主要包括法院收费和担保费用两大块,具体金额要看案子大小和担保方式。想省钱就尽量用自有财产担保,同时提前准备好对方财产线索。最后提醒,保全虽是利器,但用不好反而会增加诉讼成本,建议咨询专业律师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