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不能直接给钱,它是一种法律手段,用来防止对方转移财产。法院可以冻结对方的房子、车子或者存款,确保将来判决后你能拿到钱。但保全本身不会给你现金,只是帮你把东西“锁住”。
很多人以为申请财产保全就能马上拿到钱,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财产保全就像给别人的钱包上个锁,钱还在他兜里,只是他暂时花不了。比如老王欠你10万不还,你向法院申请冻结他的银行账户,法院会把他卡里的钱冻住,但不会直接把钱打给你。
要真正拿到钱,必须走完整个官司流程。等法院判你赢了,才能拿着判决书去执行局申请划扣被冻结的钱。整个过程快则三五个月,慢的可能要一两年。有个做建材生意的老板,去年申请冻结了欠款客户的账户,直到上个月才通过强制执行拿到全部货款。
财产保全要花钱的,不是免费服务。申请人得先交担保金,通常是申请保全金额的30%。比如要冻结对方100万,自己得先掏30万给法院作担保。有些地方可以用保险公司保函代替,能省下现金压力。不过胜诉后这些钱都能退回来,败诉的话就可能被扣掉。
看到对方在偷偷转移财产时,必须马上行动。像那种突然把房子过户给亲戚、大额取现或者注销公司的,都是典型信号。去年有起案子,债务人连夜把厂里设备都拉去外地,申请人第二天一早就去法院,成功截住了最后两车机器。
金额大的纠纷更要及时保全。超过50万的债务纠纷,等判决下来可能对方早就把财产藏好了。做工程承包的老张吃过亏,打赢官司发现对方账户只剩几百块,后来学乖了,签合同时就摸清对方财产线索。
要注意不是所有财产都能保全。法院通常只冻银行账户、房产、车辆这些好查的东西。像手机里的支付宝、微信零钱,现在也能冻结了。但有些虚拟财产比如游戏账号、比特币,很多地方法院还不太会操作。
申请保全要准备充分证据。借条、合同、转账记录这些基础材料不用说,最关键的是要提供对方的具体财产信息。比如要知道他在哪个银行有账户、车牌号是多少。有个人为了查欠债人的房产,连着三天蹲在房管局门口抄车牌。
财产保全是把双刃剑,用对了能保住血汗钱,乱用可能反赔钱。有个冲动的小伙子,因为5000块纠纷把前老板所有账户都申请冻结,结果影响人家发工资,最后反倒赔了对方停工损失。法院工作人员说,他们每个月都能接到好几起滥用保全的投诉。
总之记住财产保全不是发钱,而是保护钱的工具。就像冬天给水管包保温层,防的是水结冰,不是直接给你送热水。真要拿到钱,还得靠完整的法律程序。遇到经济纠纷时,先冷静收集证据,找专业律师咨询,比急着申请保全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