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不给做财产保全,通常是因为申请人材料不全、情况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法院认为没有保全必要。这种情况会让当事人着急,尤其是担心对方转移财产时。下面详细说说为什么法院会拒绝,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很多人打官司时,最怕对方偷偷把钱转走或者把房子卖了,所以会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但有时候法院会直接拒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材料没准备齐。比如忘了交担保金,或者没提供对方财产线索。法院想帮你也没法下手,毕竟空口无凭。
第二,事情不够紧急。如果对方账户里本来就没钱,或者案子胜诉可能性低,法院会觉得保全纯属浪费精力。就像你非要给空钱包上锁,实在没必要。
第三,担保方式有问题。有人随便找个亲戚签字担保,结果亲戚自己都欠一屁股债。这种担保法院肯定不认,跟拿张白条没区别。
先别急着跳脚,按这几步走能少走弯路:
1. 问清楚具体原因。法院工作人员一般会口头说明,最好当场记下来。如果是材料问题,补交就行。曾经有人跑了五趟法院,最后发现就差一张身份证复印件。
2. 换种担保方式。现金不够可以买保险公司的保函,费用大概是保全金额的1%。比找亲戚作保靠谱多了,银行都认这个。
3. 找专业律师看看。有些案子表面看没胜算,其实换个角度就能立住脚。就像玩拼图,外行觉得缺一块,行家知道转个方向就能拼上。
4. 实在不行先报警。如果对方正在连夜转移财产,110比法院来得快。虽然不能直接查封,但警察到场能形成有效记录,后续官司用得上。
记住,法院不是故意刁难人。去年有个案子,申请人死活要冻结对方账户,结果查出来对方早就是老赖,账户里就剩三毛二,白花了五千块保全费。法官拒绝有时候真是为你好。
打官司就像下棋,财产保全只是其中一步。法院不给做财产保全未必是坏事,关键要把材料备齐、把情况摸清。真遇到老赖也别慌,现在执行手段多的是,从微信零钱到支付宝都能扣。只要证据扎实,该是你的钱跑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