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财产保全费一般由用人单位承担,但如果员工存在重大过失或故意行为,可能需要分担部分责任。具体责任划分需结合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工伤财产保全费,简单说就是员工因工受伤后,为了治疗或赔偿需要,暂时冻结或保管相关财产产生的费用。这笔钱到底该谁出,主要看责任在谁。
首先,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公司掏腰包。因为法律规定,员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因工作原因受伤,算工伤,公司得负责。比如工厂机器故障伤到工人,或者建筑工地上摔伤,这些情况下产生的财产保全费自然该公司承担。
不过也有例外。如果员工自己作死,明明知道危险还非要违规操作,或者喝醉了上班导致事故,那公司可能就不用全赔。比如有个案例,工人偷偷把安全装置拆了,结果出事故,法院就判他自己要承担30%的责任。
还有一种情况是第三方责任。比如送货司机被别的车撞了,那保全费就该肇事司机或其保险公司出。公司可以先垫付,但最后要找真正该负责的人要回来。
怎么证明责任在谁呢?
首先,工伤认定很重要。受伤后要立即报备,公司得在30天内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公司拖着不办,员工自己一年内也能申请。认定书就像"责任判决书",写明了是不是工伤、谁的责任。
证据也很关键。监控录像、目击证人、安全记录这些都能说明问题。比如有家餐厅,服务员滑倒摔伤,查监控发现地上有油渍两小时没人清理,这明显是餐厅管理不到位。
赔偿协议要看清。有些公司会让员工签一些文件,可能暗藏"自愿放弃索赔"之类的条款。签字前一定要仔细看,不懂就问律师,别被忽悠了。
遇到公司耍赖怎么办?
第一步,保留所有证据。医疗记录、缴费单据、事故现场照片,哪怕微信聊天记录都留着。有个工人就是靠老板"你自己不小心"的语音,打赢了官司。
第二步,找劳动监察大队投诉。他们有权责令公司改正,虽然不能直接判赔,但会给公司施压。很多小企业一听说要检查就怂了。
最后手段是劳动仲裁。不用怕麻烦,现在仲裁程序简化了,而且十有八九都是劳动者赢。有个统计说,工伤争议里员工胜诉率超过80%。
预防永远比索赔强。公司应该做好安全培训,配齐防护装备;员工也要遵守操作规程,别图省事酿大祸。出了事谁都麻烦,关键是要把工伤财产保全费的责任问题提前弄明白,该谁的就是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