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是打官司时,法院根据申请把对方的房子、存款等东西先扣住,防止对方偷偷转移。这招儿通常用在欠钱不还、离婚分家产或者合同纠纷的时候,关键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吃亏。下面掰开揉碎讲讲它是怎么来的、用啥招数,以及普通人怎么操作。
早些年老百姓打官司,经常遇到打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的情况——对方早把财产藏起来了。法院一看这不行,慢慢就搞出了财产保全这套办法。最开始是学的外国经验,后来结合咱们的实际,写进了《民事诉讼法》。
现在常见的就两种:诉前保全和诉中保全。诉前保全是情况特别急,比如听说对方明天就要卖房跑路,这时候不用等起诉,直接能申请法院先冻住房子。去年杭州有个案子,老张发现合伙人正在转移公司账户,当天申请诉前保全,硬是截住了580万。
法院也不是谁申请都答应,得看三个条件:第一,事情确实紧急;第二,你得提供担保,比如押个房子或者交保证金;第三,最后输了官司你得赔人家损失。有个建材商没搞清楚状况就申请保全,结果冻错了别人的账户,倒赔了11万。
银行账户是最常被冻的,但高手都懂分散存款。现在法院也会查封支付宝、微信钱包,连理财账户都能冻。去年北京朝阳法院有个创新,把被执行人的共享单车押金都划扣了。
房产保全要复杂些。光查封不行,得去房管局办登记。有个案例特别绝:老李申请保全对手的别墅,结果发现房产证是假的,法院转头就把造假的人给拘了。车辆保全得找车管所,但要是车在别人名下就麻烦,得证明实际车主是谁。
现在玩出新花样的,是保全网络虚拟财产。比特币、游戏装备都能冻,深圳法院还冻结过某主播的直播打赏收入。关键是要证据扎实,得证明这些虚拟东西确实值钱。
申请保全要写清楚具体财产线索,不能光说"他有钱"。有份判决书显示,某申请人只写"被申请人有财产",结果被法院当场驳回。最好能提供银行账号、车牌号这些具体信息,实在不行雇个调查公司也行。
财产保全是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保住血汗钱,用不好反而要赔钱。关键是要快准狠,证据充分,该出手时就出手。记住,法律永远站在准备充分的人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