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财产保全后是否立案,可以直接去法院查询,或者通过法院官网、12368热线、律师协助等方式了解。财产保全是法院为了防止对方转移财产采取的措施,但保全后不一定马上立案,具体要看案件进展。下面详细说说怎么查,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财产保全和立案是两回事。保全只是临时措施,立案才是正式进入法律程序。查是否立案,有几种常见方法:
第一,直接去法院问。带上身份证和保全裁定书,到当初申请保全的法院立案窗口查询。工作人员会告诉你案件已经立案还是仍在审查。
第二,打电话查。全国法院统一热线12368,按提示转接当地法院,报上案号或当事人姓名就能查询。有些地方法院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绑定身份后也能查进度。
第三,委托律师查。如果自己没时间跑法院,律师本来就在帮你办这个案子,他们通过内部系统查起来更快,还能看到更详细的流程节点。
第四,网上查。现在很多法院开通了电子诉讼服务平台,用身份证注册登录后,输入案件相关信息就能看到进展。不过有些地方系统更新不及时,网上显示可能有延迟。
查的时候要注意,财产保全裁定书上有个案号,这个和后来的立案案号可能不一样。如果保全后超过30天还没立案消息,最好主动联系法院,免得超过期限被解除保全。
很多人以为财产保全就等于立案了,其实不是。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搞清楚:
先有保全后立案的情况最常见。比如起诉前怕对方转移房产,先申请保全把房子查封,30天内再正式起诉。这种叫诉前保全,保全成功不代表法院已经受理案件。
也有立案后才保全的。案子立上后,发现对方在卖车卖房,这时候再向法院冻结财产。这种保全肯定是在立案之后,查起来就简单多了。
特殊情况下,仲裁或公证债权文书也能申请保全。比如劳动仲裁期间申请冻结公司账户,这时候根本还没到法院诉讼阶段,自然谈不上立案。
关键要看保全裁定书。上面会注明是"诉前保全"还是"诉讼中保全",如果是诉前"字样,就得抓紧在30天内起诉,否则保全自动失效。要是写的是"执保字号",说明已经在执行阶段了。
查财产保全后是否立案,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多渠道核实。法院系统偶尔会有信息不同步的情况,多问几次总不会错。特别是涉及金额较大的案件,更要盯紧进度,别因为查询疏忽影响自己的权益。
总之,财产保全后想查是否立案,线上线下都能办。重点留意30天的诉前保全期限,发现异常及时找法官沟通。打官司是持久战,每个环节自己多上心总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