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函提供机构:工程类银行保函,诉讼类财产保全担保函,履约保函,投标保函,预付款保函

财产保全产生的损失

2025-09-24

财产保全产生的损失是指在打官司时,法院为了确保将来判决能执行,暂时冻结或查封当事人的财产,结果却给被保全人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比如账户被冻导致生意瘫痪,房子被封无法出租等。这类损失可能由申请人错误申请、法院过度保全或程序拖延导致,甚至可能远超最终判决金额。

财产保全产生的损失

很多人以为财产保全只是走个法律程序,实际上它像把双刃剑。去年有个做建材生意的老张,因为客户欠款打官司,法院把他公司账户全冻了。结果货款进不来,工资发不出,三个月就垮了。后来官司虽然赢了,但对方根本没财产可执行,老张自己倒赔进去两百多万。

最常见的损失有三种:一是直接经济损失。账户里的钱不能动,该付的货款付不了,该收的工程款收不到,资金链说断就断。二是间接损失。比如厂房设备被查封,订单没法按时交货,违约金比欠款还高。三是信誉损失。合作方看你账户被冻,以为要倒闭了,纷纷终止合作。

有个更冤的案例是夫妻闹离婚,女方申请冻结男方公司股权。其实公司正在谈融资,这么一搞投资人全跑了,股权价值从800万跌到200万。最后婚没离成,公司先黄了。法院后来认定保全错误,可赔偿金连零头都不够。

哪些情况容易造成过度损失

第一种是"杀鸡用牛刀"。欠款明明就50万,非要冻结对方500万的房产。房子不能卖不能租,半年下来租金损失都够还债了。有个服装厂老板,因为20万货款纠纷,整个仓库被贴封条。等解封时换季衣服全过时了,只能当抹布卖。

第二种是"慢刀子割肉"。保全期限动不动半年起,续封就像办手机套餐一样简单。其实很多案子两三个月就能判,但法院案子多拖着办,被保全人天天看着钱在账户里就是取不出来。有家餐馆被冻了流动资金,等解封时房东早把店面转租给别人了。

第三种最坑人——"乌龙保全"。申请人搞错债务人信息,把同名同姓的人房子查封了。等发现错误,人家婚期都耽误了。还有把已经还过钱的债务又申请保全的,借款人拿着还款凭证跑断腿才解封。

要避免这些损失,被保全人得学会三招:立即找律师提异议,要求法院核实担保是否足额;收集证据证明保全范围过大,比如提供银行流水;必要时自己提供反担保提前解封。去年有家物流公司就用车辆保险单作担保,成功解冻了账户。

说到底,财产保全本意是保护债权人,但操作不当就会变成商业杀伤性武器。无论是申请人还是法院,都应该像拿手术刀而不是砍刀,精准计算保全范围和时间。毕竟打赢官司却搞垮对方,最后谁都拿不到钱。记住,法律程序的每一步,都可能直接变成真金白银的代价。

联系我们

我们期待与您合作

微信咨询

yzs226

复制微信号

电话

134-5682-7720

拨打电话
微信号已复制: yzs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