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查封是指权利人为保障其债权的实现,在法院裁定查封其债务人的财产后,向法院提供足值担保以解除该财产的查封。在担保查封中,担保物的提供方成为了一种法律责任的承担人,而该承担人须承担查封期间的财产损失风险。
担保查封是一种常见的诉讼救济手段,当债权人在执行程序中发现债务人的财产不足或者难以执行时,便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担保查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担保查封所需的标的物、担保物的确权手续及担保物的价值评估等问题一直是难点。
首先,担保物的性质、来源及产证登记等问题需要予以仔细审查。在执行过程中,诉讼参与人(如承担人、债务人、担保人等)都应了解担保物的情况,避免在执行过程中引起争议。
其次,担保物的确权手续也是需要注意的。因为法律规定,查封财产必须是被查封人所有的财产。如果担保物的确权手续不合法,将会对担保查封的效力产生影响。因此,对于确权不完善的担保物,诉讼参与人应该要求其提供证据证明其权利归属和合法性。
最后,担保物的价值评估也是担保查封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担保物的价值评估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担保查封的效力。为此,诉讼参与人应该积极地获取担保物的相关证据,并通过专业的评估机构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在实际操作中,担保查封涉及到的问题有时会比较复杂。执行案件涉及到的诸多环节,如果未能妥善把握,容易引发法律纠纷,降低执行工作的效率。因此,在担保查封前,诉讼参与人应该充分了解本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并通过专业人员的协助,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总之,在执行债务人财产查封程序中,担保查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救济手段。在操作中,担保物的性质、确权手续及价值评估等问题都需要认真处理,确保担保查封的效力,减少执行过程中的风险与纠纷。